國際最新研究稱大鳥未必笨 鴯鹋和美洲駝鳥具備解決問題能力
中新網北京2月21日電 (記者 孫自法)施普林格·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《科學報告》最新發表一篇動物學論文稱,一項對9只圈養鳥的研究調查顯示,大體型鳥類鴯鹋和美洲駝鳥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本項研究發現表明,通過單次嘗試和從錯誤中學習,這兩種動物可以針對一個認知謎題展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,顯示出此前從未與古顎類(一個鳥類演化分支)關聯的創新能力。
一只美洲駝鳥在本次研究實驗中試圖解答謎題。施普林格·自然 供圖
該論文介紹,古顎總目是鳥的一個小類群,包括數個演化為不能飛行的大體型物種,如鴯鹋、鴕鳥和現已滅絕的巨型恐鳥。關于古顎類的認知能力人們所知不多,它們和其他鳥類相比大腦相對較小,而大多數鳥類認知研究集中在大腦較大物種(如鴉和鸚鵡)的問題解決能力上。
在本項研究中,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、英國布里斯托大學Fay E. Clark和同事設計出一個謎題來測試動物園中古顎類的問題解決能力,測試對象包括3只鴯鹋、2只美洲駝鳥和4只鴕鳥。謎題要求這些鳥類將塑料轉盤上的孔對齊(轉盤以螺栓螺母固定),從而獲得食物獎勵。首先科學家向每種鳥類展示了一個已經解開的版本,從中可以自由獲取食物,然后再給它們一個未解開的版本,需要它們在30分鐘內完成。
此次研究過程中,3只鴯鹋都只嘗試了一次就成功了,并且謎題重置后它們能夠再次解開;1只美洲駝鳥雖沒有正確解謎但也得到了獎賞,因為它拆掉了裝置,把螺栓從螺母上松開,打開了全部的5個食物盒,但在后續嘗試中,這只美洲駝鳥通過正確旋轉轉盤成功解開了謎題;鴕鳥中則沒有一只能夠完成這項任務。
論文作者指出,這項研究存在一些局限,如謎題設計相對簡單,大腦較大的鴉類很可能也能夠解開謎題。鴕鳥表現不佳可能是因為它們的大腦相對更小。由于古顎類的行為被認為與某些恐龍類似,他們因此提出,創新能力的演化可能比此前認為的要早。(完)